Search


【試著了解一下DRG】
最近DRG炒得沸沸揚揚,到底什麼是DRG呢?簡單來說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試著了解一下DRG】
最近DRG炒得沸沸揚揚,到底什麼是DRG呢?簡單來說,DRG就是一種「醫療費用的支付概念」。

健保付費給醫療院所,院所把費用花到病患身上,安排檢查跟治療。因此,DRG直接影響病患權益。

此制度的概念很抽象,所以舉例用「修機車」說明:

琪琪的摩托車壞了(生病),牽到機車行找師傅(醫師)看。師傅先大概看看,小問題就換個電池。推測是大問題就說:「可能要拆開來檢查喔!恐怕引擎有問題。」琪琪不會修車,任憑師傅處置。

師傅很認真,除引擎原本問題外,徹底將摩托車上下檢查一遍,發現另外大大小小三個問題。

師傅說:「修理引擎要花5000元,其他小毛病一起處理的話,要另外花費3000元。其中跟行車安全相關的,最好修一修,這部分2000元。小毛病但其實問題不大的,總共1000元。不過你這小毛病這次不修,下次修要拆引擎,要多花2000元。看你。」(制定醫療計畫的過程)

琪琪有幾個選項:

修到最好最徹底,總花費8000元。
先修一部分,安全第一,7000元。
沒錢,只求車子能上路,5000元。

今天DRG制度,就是「只看你這次來的診斷是甚麼」,然後包裹給付。

健保說:「你這次是引擎問題(依診斷群支付),那就給5000元啦!」於是只能修引擎,其他問題就不管。

這樣,你安心嗎?

--

琪琪橫豎不懂車,修理差不多就牽回家,風險自行上路承擔。

(舉例不當的地方,是琪琪民間修車消費,錢自己出,所以師傅會跟琪琪討論,多少會思考一下。台灣醫療費用是健保出,因此民眾對此無感,權益受損不自知。)

--
有網友提問:這個制度下,誰是「贏家」?

用剛剛的例子,重新計算:

機車行只有5000元收入,原本可能有額外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,依服務品質跟完整度增加。現在均一價,醫院收入減少。

「機車行師傅都是為了賺錢,所以才反對DRG成本控制啦!」有些人會這麼想。

師傅委屈地說:「我只是想把車子修到最好,你滿意,我開心。你3000元額外修理費,九成被老闆抽走,我才不是為了口袋多兩三百塊凹你!」

沒有贏家。

那麼,政府為何要推行DRG呢?

--
我推測,是為了「降低品質,換取CP值」。

(CP值:性價比。指的是「費用」跟「效益」比例。CP值越高越划算。但在醫療不是這樣用,贏了管理「績效」,民眾輸了健康醫療「品質」。品質看不見、摸不著,貴的東西不一定好,好東西一定貴。台灣醫療值不值現在這個價,見仁見智。費用降低,品質呢?)

過去8000元,修到九成好。(CP值9/8=1.125)
現在5000元,修到七成好。(CP值7/5=1.4。大勝!)

根據計算:DRG既省錢又大幅提升CP值!

--
台灣醫療名列世界前段班,是高端進步的精緻路線,不是講究CP值的「吃粗飽」路線。

台灣醫師是走精緻功夫菜的大廚,不是炒大鍋飯的伙房兵,當然不願自廢武功,無怪乎對DRG一片撻伐。
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台灣民眾要選擇進步的方向,還是逆淘汰回頭吃大鍋飯,恐怕要多想想。

民眾該怎麼做?

【看到DRG相關新聞,多看多想,然後把你認同的文章分享出去!】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